在我們育苗的過程中,對于樹干、枝葉上產生的病害會比較關注,而往往忽視了根部病害防治。俗話說,“根深方能葉茂”,如果根部染上病害,則會對苗木造成毀滅性的傷害。![]()
苗木根部的病害在地下產生,初期較難發(fā)現(xiàn),因而容易失去早期防治的時機,導致根部病害惡化、難以治療。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五種苗木根部可能出現(xiàn)的病害,配合合適的防范、治療方法,方能保障苗木健康成長!常見的根部病害癥狀主要有根腐病、白絹病、根白腐病、根朽病和白紋羽病5種。1、根腐病
![]()
根腐病,危害苗木的根腐病有細菌性根腐病和圓斑根腐病兩種類型。前者為細菌性病害,根部被害形成大如核桃,小于豆粒狀的腫瘤。受害苗木植株矮小,葉片黃化、脫落;后者由真菌危害所致,主要由鐮刀菌侵染所致,這種病菌潛伏在土壤中,當環(huán)境適宜時,產生菌絲,使林木根部接觸后被侵染。受害苗木地上部分癥狀表現(xiàn)有萎蔫型、青干型、葉緣焦枯型、枝枯型等。染病造成枝條干枯,皮層壞死易剝離,最后全株枯萎死亡。2、白絹病
![]()
白絹病,病原為半知菌門小核菌屬真菌侵染所致。根部感染后病部呈黃褐色至紅褐色濕腐、多汁液,后期皮層組織腐爛成泥狀,有酸味,地上部分枯死。3、苗木立枯病
![]()
苗木立枯病,主要危害幼苗莖基部或地下根部,初為橢圓形或不規(guī)則暗褐色病斑,病苗早期白天萎蔫,夜間恢復,病部逐漸凹陷、溢縮,有的漸變?yōu)楹诤稚?。最后干枯死亡,但不倒伏。輕病株僅見褐色凹陷病斑而不枯死。![]()
根朽病,該病由擔子類真菌侵染引起,針、闊葉樹種及其幼林,成熟林都會被侵染。主要癥狀是感病后苗木地上部分枝葉變黃、早落或葉形變小,枝葉稀疏,枝條枯萎死亡等;針葉樹種在根莖部位發(fā)生流脂現(xiàn)象。在苗木受害的病根皮層內,病根表面及土壤內,有黑褐色的根狀菌索。在苗床表土延伸,接觸到其他苗木根部時,沿根部表面擴展,使主根及側根染病,使苗木枯萎死亡。![]()
白紋羽病,該病是一種真菌侵染所致的病害,先侵入苗木根部的須根,然后擴展到側根、主根。病根表面有白色或灰白色網(wǎng)狀菌絲,在腐朽苗木的根部產生圓形黑色菌核。它主要危害果樹及針、闊葉樹種。![]()
一是對土壤進行消毒,在育苗時給苗床進行藥劑消毒。對多種根部病害殺菌效果較好的藥劑有綠亨一號2000-3000倍液,綠亨二號、甲基托布津,或綠亨一號加福美雙(1∶9)500-600倍液灌根。灌根時間以每年早春及夏末病菌開始活動時分兩次進行為佳。二是加強肥水管理,增強苗木長勢,提高抗病性。苗木四周要開好排水溝,以降低地下水位。在干旱時要及時抗旱,利于根系健壯生長。苗木進入生長期后,應增施磷鉀肥,增強植株抗病力,及時發(fā)現(xiàn)病株,立即清除,并帶出出圃地燒毀,防止交叉感染,開溝帶隔離病原。三是及時澆灌藥劑消毒殺菌。苗木病害發(fā)生后,應分別類型、對癥用藥。根腐病可在病株根部澆灌0.2%-0.3%的亞砷酸鈉;白絹病可用綠亨一號800-1000倍液灌根處理;根白腐病可澆灌50%退菌特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70%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倍液;根朽病可澆灌福美雙500-600倍液;白紋羽病發(fā)生后,拔除病株后立即用20%石灰水消毒土壤,用50%退菌特可濕性粉劑800倍液灌根防治,均有較好的防治效果。【免責聲明】:本平臺發(fā)布及轉載文章僅作同行交流學習,部分數(shù)據(jù)來源于網(wǎng)絡,未經(jīng)證實,并非商業(yè)用途,也并非針對具體單位和個人,請勿對號入座,部分內容及圖片來源于網(wǎng)絡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若未能找到作者及原始出處還望諒解。如有版權疑問,請聯(lián)系本微信后臺,我們會第一時間及時進行刪除處理,謝謝。